紅頭船再啟航,樟林古港煥生機
紅頭船再啟航,樟林古港煥生機|潮僑四海⑨
樟林古港位于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,是著名的紅頭船啟航地。華僑從樟林港出海后,在南洋一帶賺了錢,又紛紛回鄉修路建學校,也帶回了西洋之風氣,改變了一方風土人情,推動其成為廣東僑鄉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。
華僑搭起中西文化交流“連心橋”
樟林港埠最初的興旺,可以追溯到清朝乾嘉年間。在鼎盛期,一度形成了“八街六社”(后又增建三街)的港埠格局,號稱粵東“通洋總匯”。
樟林古港河,一艘長25米、寬9米、高7米的三桅仿真紅頭船??吭诤拥琅?,向世人講述著潮人過番“出洋謀生”敢闖敢干的拼搏精神。俗話說,“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”。據不完全統計,到海外謀生的先僑,60%以上從樟林古港出發。
“過番三件寶”——市籃、水布、甜粿,成為無數華僑刻骨銘心的記憶。紅頭船就是他們鄉愁的寄托,故土成為入夢而無法隨風的點點思念。
如今漫步在長達200米的新興街上,依然可見那在歷史洗禮下留存的50來間貨棧房?!爱敃r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,棧房前門臨街,后門通內港,熙熙攘攘的人流絡繹不絕,都是來取貨、運貨的,貿易一時好不熱鬧?!睎|里鎮文化站站長吳慶連將樟林古港的歷史娓娓道來。
位于新興街口的永定樓,曾是貨倉和航標兩用的實用建筑。年逾70歲的樟林本地全科醫生林端楠在該處長大,他從小就聽著父輩給他講述,從樟林港出海的紅頭船隊曾多達100多支的盛況。
桑梓情濃華僑不忘回報故土
1935年謝雪影在《潮梅現象》一書中提到,“潮梅經濟命脈,懸于南洋批匯”。
目前我國約有6000萬海外僑胞,潮汕籍僑胞約1500萬,遍布五洲四海,連接中國與世界。汕頭是全國著名僑鄉,歸僑僑眷和港澳臺同胞家屬200多萬,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500多萬。
紅頭船精神在華僑心里生根發芽,桑梓情濃讓他們不忘故土,回饋故里,在家鄉投資興業、熱心公益。
該鎮僑胞至今累計為澄海蘇北中學以及樟林中學、塘西小學等10多所學校,捐資助學款項達人民幣1382萬多元、港幣70多萬元和泰幣138.8萬泰銖。
單單澄海蘇北中學的統計,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,旅居泰國的僑胞為學校建設捐資的就有鄭碧波、藍健齡、金樹浩等幾十人。澄海蘇北中學也培育出萬千學子。
華僑愛國愛鄉的精神之火,是代代傳承且生生不息的。2021年下半年度“汕頭好人”劉舜花,則在10多年前,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,在東里鎮共同成立了存心東里水寨愛心社,并已為孤殘、病患、困難群眾籌募資金超過600萬元。
僑胞集體記憶被紅頭船喚醒,古港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。2016年樟林古港—新興街古驛道被省住建廳列為廣東省南粵古驛道示范段,同年12月樟林古港被評為“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”。
目前,東里鎮正全面推進樟林古港潮僑文化旅游區項目,搭建“潮僑文化傳播基地”,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,打造集潮劇、大鑼鼓、剪紙、燈謎、書法、版畫等于一體的文化體驗帶,重構華僑華人精神家園。
【記者】 沈叢升
【實習生】 許可
【通訊員】 謝瓊英